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特别推荐 >> 美国 >> 正文

留学潮涌30年:回眸《第五代》

https://www.wiseway.com.cn 发表于:08-11-19 14:10:49 浏览: 10429 来源:
    1986年5月24日,中国青年报社主要负责人走进办公室,一眼看到早就摆在桌上的本报。这就是那篇“留学生的稿子”?怎么这么大一篇东西!

  前一天的编前会上,他曾问起第二天版面的主要安排。值班副总编辑等人有意使他规避“风险”,准备独揽“责任”,于是轻描淡写地说:“有一篇留学生的稿件。”

  留学生稿件,相当于回答是“爱国主义”稿件。

  此刻,这位负责人掂着手里的报纸,找来相关人员询问:“这是怎么回事?”

  就在这时,电话铃响了。他拿起电话。

  电话是共青团中央书记处负责宣传的书记打来的:“你们今天发表了一篇很好的稿件!标题好,内容好,主题好,写得好……”总之是一连串的“好”。

  这位主要负责人小心翼翼地问:“哦,稿子好啊?”

  当报社同事上班的时候,北京的反应已经铺天盖地而来。人们发现,报社门口有读者贴了一幅标语:“中国青年报万岁!”

  这篇被读者喊出“万岁”的稿件,就是发表在当日《中国青年报》头版头条上的“观念性报道”《第五代》。为了突出强化报道的重要性,夜班编辑特意采用了毛笔书写的大字标题,版面还采用了当时十分少见的“留白”,文章占了大半个一版,又转到二版半个版。

  时隔22年,作者张建伟重新谈起这篇报道时仍然坚信,《第五代》之所以在当时引起如此大的轰动,主要是在那些年,由于对留学生政策的紧缩和观念的束缚,许多留学生及其家属都觉得似乎干了什么不光彩的事儿,灰溜溜的。那些观念的束缚并没有写在政策条文里,它是在实际的运行中被留学生及其家属们“感到”的。而在这时,只有《中国青年报》说出了他们的心里话,说出了他们被压抑多年的心声。

  在这之前,国内某权威新闻单位曾预测:我国留学生学成后将有80%滞留不归。

  某著名华裔学者提出警告:中国在美留学生,倘能回来10%,不必大惊小怪;倘能回来20%,可以举杯庆贺了!

  一些留学生派出单位发现派出者拖期一年未归,惊呼“花了钱、赔了本”!

国内小道消息更是不胫而走:我国再派留学生,将像苏联当年归返犹太移民一样,索取高额教育培养费。

  西方记者的新闻鼻嗅出了异味:估计中国留学生政策可能关闸。

  中国门,开,还是关?一闸千钧,关系重大!

  《第五代》的引言,恰当地勾勒出当时留学潮面临着的或进或退的严峻态势。留学生继续派,还是不派?由于种种不准确的信息,已在国家决策部门引起激烈争论,也引起知识界、科学界的高度关注。

  当国内四处对留学生响起质疑、非议之声时,1985年12月28日,国务院中国留学生工作组一行12人飞赴美国。时任天津外经贸委研究室副主任的杜厦,是工作组中最年轻的成员,此去大洋彼岸,他身兼考察、招聘两职。

  他归国后作的一次报告,打开了人们了解、认识新一代留学生的崭新窗口。张建伟在听过他的报告录音后连夜拜访了这位主讲人。采访后,又飞车进京,向编辑部汇报了这一“宏大”选题。

  编辑部一致肯定:“一个好题材!决不能给糟蹋了。”

  接下来在报社地下室招待所的7个日夜里,张建伟整整修改了6稿,每一稿都是1万多字。“除了上厕所,这7天,我不记得离开过这间‘囚笼’。”张建伟回忆说。

  他的思想渐渐形成一条历史线索:从严复所代表的“睁眼看世界”的第一代留学生,到在“十月革命一声炮响”中动身的周恩来、邓小平等第二代留学生,到以钱学森、钱三强为代表的毅然回国为科技、教育倾力的第三代留学生,到建国后赴苏联深造的第四代留学生,面对改革开放后走出的新一代留学生,张建伟将其定义为“第五代”。

  在现实一片猜疑、谴责的舆论氛围中,大洋彼岸的“第五代”究竟是怎样一幅群像?

  国务院工作组在美国走过22个州、66个城市、98所大学,同7000多留学生见面,座谈了66次。

  此前,人们最为担忧的是,在美国这个资本主义国家,“第五代”即使全部学成回国,是不是也会被西方价值观“资本主义化”了?他们到底接受了什么观念?

  杜厦眼中的“第五代”所具有的“现代人”观念令人耳目一新:人人争当经济人、才干成为竞争的唯一标准、“不自立不能生存”的顽强拼搏精神、争分夺秒的高效节奏……

  经考察,杜厦和工作组成员得出一致意见,这样一幅海外华夏学子群像清晰可见:心向祖国的爱国之心、承继先辈的报国之情、奋发有为的竞技状态、感人肺腑的美好心灵。结语是:“第五代留学生是完全可以使祖国感到自豪的!”

  调查同样显示,自1978年至1985年,我国留学生共出国3.8万人左右,回国有1.6万人,证明“80%不归”的提法不准确。回国的人中,已有170多人取得国内重大科研成果,78%成为所在单位骨干或学科带头人。

  很快,一份关于我国留学生情况的详尽报告呈送党中央、国务院。

  事实上,就在稿件将要刊登之时,有关部门来了一份红头文件,对留学生政策有了更严格的规定。一是留学生在国外拿到博士学位以后,不准滞留,要做博士后研究,可以回国做。而在《第五代》中,把在海外做博士后研究,视为“用别人的机器,铸造自己的利剑”。二是取消“伴读制”,就是说,留学生的伴侣不准出国“伴读”,因为“两口子”都出去了,还会再回来吗?但在《第五代》中,视“伴读制”为“双重人才效应”。“你花了一笔钱,有两个人受教育,何乐而不为?”“不回来了”又何妨?《第五代》的回答是“科学已经没有国界”。

  《第五代》的责任编辑认为:这篇报道最大的价值就在于冲破了这些被束缚已久的观念,呼唤一种全新的爱国精神和现代化的人才观念。他说,当时社会上很多人把留学生回国与缓回国、不归国视为“不爱国”,甚至是“卖国”。《第五代》却在告诉人们,这个观念应该改变了。爱国,还有另外一种热爱的方法,举凡对中国现代化起到作用的,即为爱国,这包括回国的,也包括缓回国和不回国的。

  如今这种观念已深入人心,但在当初无疑是振聋发聩。据悉,从1978年到2007年年底,我国共派出各类出国留学人员达121万人,留学规模较30年前扩大了168倍。相当数量的“海归”已成为国内诸多领域的领军人物。

 

】【打印】 【返回
在线答疑
免费电话 在线答疑 威久总部专家热线:010-68946699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