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所在的位置:首页 >> 美国 >> 留学体验 >> 海外生活 >> 正文

留学生活在美国

https://www.wiseway.com.cn 发表于:08-09-28 12:03:46 浏览:693 来源:


  初到美国学习,除了语言的障碍让我瞠目结舌外,在学习计划和步骤上的安排也着实令我耳目一新。
  在美国修MBA时,我入校后选的第一门课叫“经理人的会计管理”。一位金发的女老师很儒雅地走上讲台做了简短的介绍后,就开始给大家分发一份题为“syllabus”(教学提纲的意思)的三页纸。然后让大家看十分钟。在国内我上过16年学,看到老师一上课就发这个叫做Syllabus的东西还是第一次。而且说实话,Syllabus这个英文单词我当时都不认识。老师讲话的语速很快,我一阵发懵,前额出满了汗。接下去老师和同学们展开热烈讨论,我更是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一着急,平时懂的那点英文也不知遁入何处,只感到眼前闪满金星,心里频频叫苦:“来这里学习真叫自找黄莲吃”。

  组织性与实用性

  刚开始拿到这个提纲时,我甚至还很生气,“为什么学期末的事要在第一节课时就让学生知道?”一个阶段我甚至自觉高明地臆断,这是老师偷懒的方法,想敷衍,混过第一节课。我情绪愤然的告诫,“这简直就是浪费时间。”渐渐地,我发现因为读懂读透了提纲,所以在每次看书遇到一些内容与一个月、两个月后要讲的内容有关连时,我就用笔将其划一下,注明它的重要性。由于做每一件事时好像都目的很明确,学习上有节有序了。
  美国的教学目的性非常强,几乎每本教材的介绍上和教材中每个章节的前言中都有简洁明晰的文字注明这门课和每个章节的教学目的,清楚地告诉学生学完此课以后可以掌握怎样的知识技能,这些知识在实际中将帮助你解决怎样的问题。
  市场管理课的教授在第一节课时就要求学生自由结合成学习小组,这个小组必须寻找一家当地公司,为这个公司的市场营销或市场研究提供一个解决方案,这个活动要贯穿我们整个学期的学习过程中。我的小组有一位成员来自于一个做防伪辨识产品的叫DOM的公司,她请我们一组同学为他们公司的市场运作做社会调查和企划建议书。上课大约两次以后,我们全小组成员就参观并与DOM公司市场开发部的经理开了一次会,并开始分工,在交流过程中,我发现了DOM产品在中国发展的空间。时值1998年,中国山西发生了一起假酒坑害死百余名市民的大惨案,国内著名品牌红塔山屡次被假冒……我将中国当时的假市场状况做了一个调查,针对这个结果为DOM公司防伪产品提供了一个新的市场开发点。
  那个学期结束时,我们小组给DOM公司执行管理层和我们老师全班同学做了题为“DOM公司何去何从”的建议书。我们每个人在这个项目上都得了A,而DOM对我们的最高评价是它采纳了我们的建议,会后两个星期就派了公司市场开发和研发中心的三位高档经理赴中国上海做市场调研,半年后在上海建立了办事处;如今八年过去了,当时课堂上学的每个章节我至今仍记忆犹新,而那个公司很快在中国就发展得很大,这真是一个双赢。
  在美国不论大小,不分尊卑,在称谓上人们都可以直呼其名。记得刚上学时,每次看到教授我都觉得很难出口直呼老师名字,亚洲的学生刚到美国学校上学时都倾向于叫“professor Hengen”,而难以叫出简单的“Chris”。
  但是美国学生就不一样了,他们大部分都很随意地称呼教授的名字,很少人叫老师什么什么先生,什么什么女士,或什么什么教授。有部分美国同学为了表达一种绅士风度会在开课的第一天在课堂上提出“你希望学生怎么称呼你,是Witte博士,Witte教授还是南茜?”我记得有位很优雅、漂亮的女教授这样回答过学生关于称谓的问题:“职衔是我的一种资格,我站在大学讲台给研究生授课本身就已将资格表达出来了,所以称呼上就不需要了,叫我Karen我觉得更加亲切、简便。”
  在美国我觉得教授并不代表学术权威,他们没有学阀的习气,尊重知识,尊重学生,更尊重学术的发展。他们的观点是:学校只是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打印】 【返回
在线答疑
免费电话 在线答疑 威久总部专家热线:010-68946699
在线客服
在线客服系统